本篇主要是一个反思,深挖交易中的弊病/误区的来源。
这些思考过去的文字里笔者都有提到

误区一:交易需要判断

准确地说是--下单前需要判断价格趋势。这叫误区?我知道这和许多交易者看过的交易相关的理论资料有悖。
实际上交易只需要执行交易规则,而不需要浪费时间去做行情的判断。
要说基本面判断是大众,那么笔者算是小众;要说价格趋势判断是大众,那么笔者也算是小众。
笔者都曾经是以上大众中的一员。(别跟大机构相比)
不判断不就和抛硬币一样?不判断怎么构建交易规则? 这回到一个交易的本质上。
看任何事物的本质都不应局限其中,而应跳出来。两个方面思考:
1、不看图表有没有可能持续获利?
2、看了图表是否就能增加持续获利的可能性?

笔者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1的答案为肯定,2的答案为不一定。
首先,不判断和抛硬币 并不一样!笔者估计把不判断和抛硬币联系起来的人用了不到一秒钟的时间,然而,你们真的认真思考过吗?
不判断真的和抛硬币一样吗?如果硬币并非正反等重呢?
这有什么意义?意义在于认知交易的一个顺序,持续性获利,在于维持某确定性优势不改变下生存,而非在于维持某一不确定性优势的概率累积下生存。 不少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这个逻辑搞清楚。
说得太晦涩了,举个例子:例如这句话“年薪12万”。你是不是立马会想到每个月应该是稳定1万?更有甚者可能会算,每天是不是应该333块?然后请假一天就得扣掉333?——这种思维就是上面的“维持某一不确定性优势的概率累积下生存” 。
这样的思维会传染到交易上,颠倒了许多交易者的逻辑。一年12万,可不可以是上半年亏3万,下半年赚15万?可不可以是两个月亏3万后两个月赚6万?可不可以是一个月亏1万下个月赚3万? 完全可以! —— 这种思维就是上面的“维持某确定性优势不改变下生存”。


这个例子还没有突显“确定性”这个关键词。但是例子中前者和后者相比,后者才是交易者应该遵循的逻辑。因为前者所谓的每天333,每天,这种短期预期确定性是非常不稳定的,不稳定直接就等同于不确定;相比之下后者稳定性可以大增,而且它存在的客观性很足。一笔生意不能说在淡季时亏损,它就是失败的,旺季时盈利超过了淡季。即便不说它成功 也表明了”确定性“存在的客观有效性。假如你要求一笔生意每天都赚钱,确定性有多大?资本要求有多大? 这涉及到下面的一个误区。


交易需要判断 —— 这种行为99%的出发点落在了进场的判断上,毫无疑问是为了追求该笔交易获利,追求提高该笔获利的可能性。请问这种可能性能被确定下来需要多大的努力?难于上青天!
那么真正需要判断的是什么?交易者需要判断的是长期交易获利确定性有或无,这个的难易程度就像 每天333和年12万的判断对比一样。结果相同,但眼界不同。
交易规则,进出场的定义需要根据长期确定性存在的是与否来不断调整,而非根据价格涨跌可能性的大和小来确定。

误区二:小资金求暴利

范畴很大的一个问题,它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这个问题会先涉及到一个词: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这样的词一般和大机构,金融大鳄等挂钩。
若对每个交易者问这个年化收益几何?希望多少?会得到非常多的答案。
从误区一延续下来,确定性这个东西时间越长越客观。为什么不普遍说“日收益率”而是“年”?道理就在这里。
笔者在这误区二中的关键是基于老生常谈的概念:收益与风险成正比
然而在杠杆交易中,这个概念似乎已经被忽略,忽略它最直接结果就是“必败”。
回到年化收益的问题,你希望是多少? 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而从你得到不少数据中心里又有一个规定:最大回撤不得超过20%、30%(这个回撤自然是长时间下最有客观确定性。 也就是说,至少是年)。

所以,年回撤你想不超过20%,那么你能希冀年收益超过20%吗?甚至超过100%?
机构和金融大鳄的年化为何这么低?你一小人物、小资金能比大机构还牛?


那么问题在哪? 在于你的资金真的太少,少到按理性获利水平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 所以才会觉得年化20%太少。
不少交易者都在用几百几千美金的账户在交易,暴利心理反而成了一种理所应当,反而看不起年收益20%的稳定交易者。
然而用这种心理去交易,所要交的“学费”逐年累积下来,足够在年化20%收益下解决你的基本问题了。

累积交易初始资金的过程相当漫长,不要投机取巧地想把这个过程缩短,除非你天生是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

那不求暴利,又没有基本起步的大资金,还玩什么?对,别玩。安心找份工作好好干或者耐心等待自己有那个能力有把握后靠家人、朋友的支持做起来。

误区一的反馈

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用?技术分析赚不赚钱?这其实就像一个人在问“什么是顺势”一样。
因为误区一的结论完全围绕交易的阶段确定性、交易逻辑先后这两者。根本就在于,交易到底基于什么?
技术分析有没有用——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出发而提的问题,答案也只能是主观的。支持有支持的道理,否定也有否定的根据。
然而大家都忘了一点:交易的目的在于持续获利。持续获利必然基于一个客观的本质。
技术分析赚钱,某次赚钱,可以说是你分析对了,判断对了,但长期持续赚钱,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必然存在某个基础支撑于技术分析之下,这个基础才是获利的根本。

误区二的反馈

年可能最大回撤20%,年可能收益20%,那么剩下的资金要来干嘛?最大回撤必须控制在20%以内?
收益和风险相当是常态。但总会有收益超预期的时候,也会有风险过大之时。大数据下最大回撤为20%,并不一定永远低于这个值,一旦超出这个值就需要备用资金,维持策略的运作,由于这种事件出现带有其无法控制的偶然性,就不应将偶然性的事件视为策略失败的标准,策略恢复常态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若没有这些备用资金,后面收益时期到来却已经离场,是非常遗憾的。
另外,20%只是一个数值,你不必纠结于必须控制在什么范围,资金大相对回撤就小,资金小相对回撤就大。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达到这样的回撤花了多长时间,交易次数有多少,平均回撤与最大回撤相差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