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挺重视时间的,但是真忙起来,就忘了时间有多少了。也并非一直在挥霍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做。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也许是爱因斯坦关于人与时间的又一种表述方式,也是一种深刻并且耐人寻味的表述方式。
这让我想起来了自己的大学四年,仔细回忆,确实比的就是空余时间。
与此同时,我感到一阵后怕。毕业出来,比的还是业余时间的利用。
当你业余时间比较多时,而且把如此多的业余时间用于玩游戏、上网刷状态、闲扯、看电影时,你的收入就像翘翘板,这一头就会低下去。反之收入就会高起来。收入是社会给你的报酬,也是一个人的价值物化形式。当你的收入渐渐趋于牛市或熊市时,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也就趋于变化,你的理想和追求与人就大大不同了,这时你自觉不自觉地与他人出现了差异。
想当初毕业前或者刚出来就相互都在议论那个谁到了被某某企业看上了,谁的薪水又有多高,
现在工作几年,又开始议论谁买房了、谁买车了云云。
我想真正意识到业余时间能造成巨变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而我平时里自责最多的还是怪自己效率不高,懒散惯了。
也不只一两次给自己安排过一些时间利用的计划,不过因为很难看到质的变化而渐渐放松了下来。
这是否又最终是人的性格问题?!
我没有仔细计算过每天的闲暇时间。有这样一项调查,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双休被平均在内),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闲暇时间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这样度过。十年来,人的闲暇时间增加了69分钟,闲暇时间占人生命的三分之一。而我国居民在电视机前每天是3小时38分,打发掉自己一半的闲暇时光。日本、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37分和2小时14分。
假设从人一生的角度,业余时间累积起来专门做一件事,就算不在这件事上称为专家,也完全算得上优秀了。
优秀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为什么说时间就是金钱?我想更多是体现在人的意志+业余时间的利用上。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 https://www.inlojv.com/3243.html